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為貫穿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長程縱走,在大約 12 小時的路程中,走完陽明山國家公園內著名的 11 連峰,總長度共 28 公里,相當具有挑戰性,為許多山友們登百岳前的訓練路線。陽明山東西大縱走又可分為東段和西段,東段是由:頂山線、七星山線所組成;西段則是由:大屯山線、面天山線所組成。


雖已提早半小時到劍潭站等待市民小巴,殊不知公車站牌卻早已出現排隊人潮,各個裝備齊全,看來,熱血愛山的台灣人大有人在。

約莫 35 分鐘後,抵達風櫃嘴站,而下車處離「頂山・石梯嶺」步道的登山口「風櫃口」尚有一小段路程,大約步行 15 分鐘後可見風櫃嘴步道,約 300 公尺、15 分鐘的階梯步道,可直達風櫃口,似乎正好作為大清晨的熱身。

雖然當時的氣溫還算涼爽,但這步道完全驅趕了涼意,讓身子暖和了起來,第一段小步道的頂端,有著風櫃嘴涼亭迎接。風櫃口得名於此處正好為周圍山岳的風口,也是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流經的孔道,時時都被灌滿了風。

幸運的是,當天的天氣非常好,除了有藍藍的天配上幾抹白雲,更有極度清晰的能見度,走著、走著,我們的視線居然直直穿透大台北、基隆,來到基隆北方的基隆嶼!

在頂山之前的路段,雖然偶爾會有討人厭的石階上坡路段,但大多時候都算平緩,由於單時天色尚早,陽光暖暖的,並不讓人厭煩或感到刺痛。抵達頂山立牌時,還沒 8 點,雖然當下並不累,但畢竟大縱走東段也算是長時間的奮戰,還是先休息一下再動身吧!

頂山的下一段便是石梯嶺,而這路段有小編相當期待的森林景觀。石梯嶺步道的路程與頂山路段的難度相近,都算輕鬆,沿途起伏不大,時上時下。日據時期,日本政府曾於大屯山、七星山等地展開「大屯山造林運動」,樹種又以柳杉、琉球松等針葉林為主,雖然戰後曾遭濫砍濫伐,但 1953 ~ 1975 年間陽明山管理局再度正視此問題,展開了二次造林,但最終仍不敵東北季風、土壤貧瘠等先天環境的限制,最終只剩寥寥幾區存活,如今石梯嶺路段便屬存活較完整的區段。若撇除鋪建清楚的人行道,步入此處還真會有種進入原始森林的錯覺,幽靜而美好。

緊接著柳杉造林之後,迎來的是偌大、遼闊的青青草原,地貌景觀變化的如此極致,讓感官維持一定程度的新鮮感,大概是要意圖使人更愛這裡吧!

除了原始樹林和青青草原之外,石梯嶺步道亦可以眺望遠方群峰,璜嘴山、大尖山、大尖後山、七星山。

接下來的路段,遮蔽物非常的少,時不時的會完全暴露在逐漸炎熱的烈日之下,但心情卻不感到憂鬱,因眼前碧綠與天藍合而為一的景致實在太過迷人。

下一個休息處,是金包里大路圍牆旁。

到了金包里,也代表擎天岡快到了,小憩一下馬上起身,準備迎向擎天崗的懷抱。擎天崗大草原放眼望去非常舒心,可惜小編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在此逗留,先到遊客中心,解決生理和心理需求比較實在。在遊客中心旁的陰影處席地而坐,在看著一旁停靠的小巴,不免覺得,搭車上來真是又爽又舒服,但他們或許一輩子也不會看見,陽明山的更多面貌。

抵達擎天崗後,頂山線也到尾聲了。雞心崙平台南方的山丘便是雞心崙,因外形近似雞心而得名,清代時曾為河南勇軍駐紮練兵的場所。

雖然頂山線快結束了,但沿途的景色仍像小驚喜般持續冒出來,首先是菁山吊橋,再來,是夏天翠綠的嚇人的落羽松林道。

一轉眼,冷水坑遊客服務站佇立於眼前,來調整心情吧!調整迎接七星山線的心情,調整告別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步道,最簡單路段「頂山線」的心情。

就算沒有想要登百岳、練腳力,頂山線也是一條非常值得週末踏青、運動的好路段,沿途景致變化多端,從眺望基隆的海、基隆嶼,到原始杉木林、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原、落羽松步道,若是抱持著出遊的心情,沿路的風景也絕對夠拍、夠玩。

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東段,未完待續……


 

【路線建議】

頂山線:風櫃嘴公車站牌 ➜ 風櫃口 ➜ 頂山 ➜ 石梯嶺 ➜ 擎天崗 ➜ 雞心崙平臺 ➜ 冷水坑

【交通】

至劍潭捷運站搭乘市民小巴 1 號至風櫃嘴站
*因爲縱走步道,出入口勢必不同,故不建議自行開車前往

【行前須知】

  • 步行時間:約 4 小時
    頂山線:風櫃嘴公車站牌 6:45 ➜ 風櫃口 7:05 ➜ 頂山 7:52 ➜ 石梯嶺 8:53 ➜ 擎天崗 9:49 ➜ 雞心崙平臺 10:33 ➜ 冷水坑 10:48
  • 不論目標為頂山線或是東段,都建議搭第一班市民小巴前往,曝曬度和人潮量相對較低,時間也較充裕
  • 因沿路多路段無遮蔽物,務必做好防曬
  • 攜帶充足的飲用水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